這些稅收小故事你知道多少? | |
發布時間:2019-05-20 09:44:10 | 瀏覽次數: | |
稅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一項利好政策,不僅在現在受重視,在古代也是很受重視的。但是在古代很多達官貴人憑借身份就想著要偷稅漏稅,不過最后的結果都是出乎意料的。呼市注冊公司
曹操:責弟治稅 建安九年,曹操頒布租調制。明令規定:田租(稅)按畝征收,每畝土地每年納租谷四升;戶調按戶征收,每戶納絹二匹、綿二斤。同時還規定,各地要嚴加檢查,不許豪強地主漏交田租、戶調。 租調制的實施,使戰亂后的社會經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,并為后來隋唐實行租庸調制奠定了基礎。呼市代理記賬 曹操強調依法辦事,嚴格貫徹租調制。他帶頭守法,"以己率下,每歲發調",向國家繳納賦稅,還大力支持地方官員依法征稅,打擊違法的豪強,并重用嚴于執法的官員。 曹洪自恃是曹操的堂弟,居功自傲,公然支持他在長社縣的賓客拒不繳納田租、戶調,阻止租調制的實行。 長社縣令楊沛依法辦事,斷然把那些違法不交稅的賓客"收而治之"。曹洪聞訊后,急忙找曹操懲處楊沛。楊沛毫不畏懼,并依法誅殺了抗稅不交的賓客。曹操聽說此事后,反而表揚了楊沛,還重用楊沛為京兆尹。 包拯:曾任稅官 包拯是北宋有名的清官,他一生擔任過縣官、州官、副丞相等職務。但包公早期還擔任過稅務官,這恐怕就鮮為人知了。呼和浩特代理記賬 據《宋史·列傳》記載,包拯“始舉進士,徐大里評事,出知建昌縣。以父母皆老,辭不就。得監和州稅。父母又欲不行,拯即解官歸養?!?/span> 看來,包拯擔任的第一個實職就是和州的稅務局長。后來他任過三司戶部副使、轉運使等有關財會戶籍的官職,對于發展農業,改進征課制度,減輕民眾負擔,節約經費開支等多有建樹。 |
|
|
|
上一篇:什么是公司全套章?每個章又有什么用處? 下一篇:古代小說中的稅收小故事 |